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杏花消息雨声中 下一条:聚会小议
话说老家德云村
  2024-03-24

  □ 范继平 德云村是我的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1991年从兴隆镇党委调入市文联工作后,回老家的次数就少了。父母亲离世后,次数就更少。前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要我说说老家,我竟瞠目结舌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如今我年逾古稀,觉得有必要关注梳理一下老家的史况,说说德云村。 德云村,现隶属于扬中市经济开发区。其“德云”一名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德云乡,德云乡之名因境内有德云庙得名。《江洲佛缘》述记,扬中夹江对岸五峰山麓的绍隆禅寺有个德云和尚,有一天他登上圌山眺望扬子江,发现江中的一块沙洲好似有根通天竹,觉得此地非同寻常。于是,他就许下心愿,有朝一日必去沙洲这块宝地建庙传香。经过多方筹措,数年后德云和尚终于志得意满,寻觅到通天竹的方位建了座庙,取名“德云”。另据扬中经济开发区宣传资料,时因江洲地域有德兴、德生两洲,德云庙之“德”字便由此而来。而“云”字,则源于通天竹之传说,故该庙起名“德云”。但不管“德云”是因人还是因地而名,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对幸福的向往。 据《扬中县志》记载,1932年(民国21年),扬中各区乡镇区划调整为五大区,设3镇50个乡,第三辖区的红星、日新、朝霞、燎原、和合5村设乡,名“德云”,《扬中地名录》注明“德云”乡名源于德云庙。我的出生地和合村范家埭为德云乡所辖。“文革”开始改名为“向阳”大队,拨乱反正时端本清源沿用“和合”村名。2005年,和合村与邻近的朝霞村、燎原村合并,启用历经数十载风云变幻但历久弥新的 “德云”之名。 老家德云村历史虽短,但却有着坚贞不屈的红色基因。革命英烈李培根1909年出生于如今的德云村李家埭,曾任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扬中县抗敌委员会主任委员,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冬李培根调任镇江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长,代行县长职权。腊月二十八日,李培根与警卫员投宿于镇江县五区一中医家,因汉奸告密,凌晨驻姚家桥伪军偷袭包围,他奋力抗击,终因身负重伤无法突围,遂以最后一粒子弹壮烈自尽,年仅31岁。内蒙军区原政治部主任姚学谦,是从和合村走出去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去世后,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德云人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奋发作为,一路向前。 德云村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扬中有史以来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文学书籍 《江洲火案》的作者戴曙就是当年的德云乡和合村人。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反映扬中百姓反抗国民党政府强征苛税,火烧七大家的真实事件。中华书局从事出版工作35年的掌门人徐俊是德云村人,原任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任中国出版协会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参与策划和实施“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等多项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共十九大代表。钟灵毓秀的德云村人才辈出,敬文之风蔚然。 德云村位于扬中经济开发区南首,东与八桥镇毗邻,西南与油坊镇接壤,北与新星村相连。30个村民小组,941户人家。全村占地面积2.67平方公里,境内“詹天港”“团结港”两港和“238省道”“扬中大道”两道纵横交错,绘就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美图画。 行走于德云村,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的乡贤广场,干净整洁的道路贯通至村庄角落,风格各异的民宅与坐落于238省道旁的基督教堂相映成趣。这里拥有浓厚的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展示了德云村内在的精神风貌。 德云村党委书记陆昌鹏说,每月村党员活动日,能来的党员一个不落,党员们早已将这项活动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德云村,村里的大事小事干不干全都由村民说了算,村组道路修整、水利改造、环境卫生及矛盾调解等多项村级事务,群众满意率高达95%以上。 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里子”的改变。在村党委的引领下,群众纷纷参与进来,不仅积极配合村委的各项安排,而且还自发清除违规占道的房屋、树木等。原来村里的老郎车站是典型的脏乱差,后来村里进行了大力整治,现在不仅车站整治到位,连周边小集市的摊位也整齐划一,村民们为村里的环境变化欣喜不已。 航拍德云村,映入眼帘的是赏心悦目的一片绿色。现在全村绿化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中一千多平方米村级健身广场绿地6个。在德云村老自然埭、詹天港等一级排涝河及村内主干道路两侧等区域,栽植了桂花、女贞、梨树等苗木2万余株,庭院绿化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宜林道路绿化率和河道沟渠绿化率96%以上。绿色的美不仅仅在于视觉,更在于它对大自然的意义。 传统、现代、和谐、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我的老家德云村,我为有这样一个美丽老家而自豪。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7664152
位访问者
本年度:34679465 本月:7257525 今天:21615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