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下一条:无岸之河
儿时帮母亲割稻
  2021-12-06

  □ 姚毅 我的母亲是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她从不喜欢亏欠别人什么。那时母亲在工厂里上夜班,下班后还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争工分。我,也可以算是半个农民。做秧田、插秧、收割、脱粒翻田、挑猪灰、挑粪、喷洒农药……在我童年、青少年时代,这些农活,我都帮母亲做过。当农民,种田是十分辛苦的。 记得那年还没“分田到户”,金秋十月,正是收割稻子的大忙季节。那时在生产队干农活,很多实行的都是“大呼隆”体制,就是干农活搞平均,分配搞平均,还没有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其中,参加生产队割稻也是这样,大家一起割,然后平均记工分。 那时母亲在乡办厂上班,常常是下班后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有一次,母亲上深夜班,早晨下班后,参加生产队割稻,迟到了。队里的人上工早,已经割了一会儿,母亲担心回家晚,比别人少割,生怕人家讲话,说她讨了便宜,沾了人家的光。于是,母亲就叫上我一起帮她割稻,这样可以多割点,早点赶上 “大部队”。 记得我们一开始割稻,母亲就快速占据一大行稻子,头也不抬地使劲地割了起来,并让我在中间打援,帮她割。那时,我也是很着急,一心要帮母亲赶上别人,割稻时也是很卖力。我弯着腰,先用右手握着的弯刀向前往胸前方向勾起一把稻,再用左手虎口朝下,反向向前抓起弯刀勾起的一把稻,最后用弯刀在稻秸秆的根部使劲一拉,只听见一声声“刷刷刷”的声音,稻子不一会应声倒下一片,就这样,如此反复不断地割啊,割啊…… 那时,割稻也没什么保护措施,脚上仅穿一双绿色矮帮军用球鞋。谁知,好景不长,没割多久,我就闯下了大祸。在我脚背上方与小腿根部交界处,弯刀尖一下子在那割开了一个深深的伤口,当时血喷溅得有人高,我意识到,那时应该是一根血管割破了……旁边的人听到我痛苦的尖叫声,叫我赶紧用手指按住伤口,当时,伤口很深,当我看到伤口里面白色的骨头,头脑一阵嗡嗡作响,差点紧张得晕过去。 母亲知道后,赶紧跑到我身边,用民间土办法,立即揉搓了一团马兰草盖在我的伤口上止血。后来,母亲心痛地把我背回家,让我躺在长木盆里休息,并立即用了很多豆油,煎了几个鸡蛋让我吃,并怜爱地告诉我:“儿子,快把煎蛋吃下去,这样可以补回刚流失的血……” 再后来,母亲又用独轮车把我推到大队医疗站,在赤脚医生那里,医生对我的创伤做了简单的包扎。医生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缝合后再洒上消炎药,再用一块纱布包扎就算完事了。后来我的伤口发炎化脓,不断打针吃药,使我遭了很多罪;走路不便,我只好踮着一只脚,拄着拐杖走路……现在,我也不记得在家休息了多久才去上学的。 至今,我脚背上方还留着一块深深的伤疤,有时路走多了就会隐隐作痛。每当看到这块伤疤,我总会想起那年帮母亲割稻,常常想起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艰辛,想起母亲的正直、勤劳与善良。也常常想起古人说的、流传很久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田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8386835
位访问者
本年度:24760600 本月:7616118 今天:23899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