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山芋飘香 下一条:游溱潼湖
母亲的回忆
  2020-10-19

  □ 朱国凤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母亲。 60年前,父亲外出打工时因车祸不幸去世,那时没有任何经济补偿,甚至连父亲的葬礼全家人都因为路途遥远没有经费,没有一个人能够参加。父亲去世时43岁,当时母亲只有39岁,大姐在丰裕中学读书,二姐在五星小学读书,小弟只有3岁,大弟才9岁,我12岁,我带着大弟,背着小弟在本村上小学。家中唯一的顶梁柱殁了。面对着这一突然变故,母亲整天哭泣,我们全家人也跟着哭泣。后来母亲将眼睛都哭坏了,还是我大舅将她带到南京去医治,但最终还是留下了眼疾的后遗症。面对我家的困境,有好心人劝我母亲改嫁,但母亲婉言谢绝,坚强地带领全家人共渡难关。当时大姐想辍学,为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母亲没有同意,她说:“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车到山前必有路。”就这样大姐继续完成学业,母亲用那微弱的身躯,既主内又主外,一个人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顶着重重困难,带领全家人一路前行。 母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她幼时曾跟随我外祖父读了6年的私塾,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母亲常给我们讲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还把《三字经》背给我们听,并要求我们按照古人的教诲去做,努力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在当时条件下,我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一回到家中不是割羊草,就是割猪草,喂猪养羊,烧火煮饭,做家务活,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即使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母亲也从不打骂我们,而是领着我们背诵“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她希望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句,鼓舞和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母亲是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记得弟弟10岁时,母亲给他2角压岁钱,他和几个小朋友到丰裕桥,买梨膏糖吃了。母亲知道后狠狠打了弟弟一顿,打过之后,母亲也痛哭一场。现在想来母亲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她既为弟弟乱花钱而痛心,又为不能为子女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而深感内疚,因为仅有的压岁钱要留着开学时交书本费。这件事,弟弟至今仍记忆犹新,对他产生了终身的影响。我家最困难时期也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候,农村家门口经常有乞丐来讨饭,母亲总是事先准备了一些零钱,只要来人一喊,总要给一点他们或是给一粒糖块。这使我们常常不能理解,母亲总是笑着说我们少不懂事,叮嘱我们能帮人处要帮人。由于当时生活十分节俭,母亲几次在生产队劳作时休克,大姐上学也经常头晕,看医生吃中药,医生讲都是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我患了消瘦病,小弟更是瘦的皮包骨头。一家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别人家向政府申请救济粮、救济钱,母亲一次也没有要救济粮、救济钱。她说,现在家家都有困难,如果都向国家伸手,国家哪来的那么多粮,那么多钱。她还说,过日子一定要有一个“省”字,宁可欠顿,不可断顿。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靠着瓜菜带汤汤水水,总算结结巴巴地活过来了。 母亲是个言语不多,吃苦耐劳的人。在农村干的都是力气活,一个瘦弱的女人支撑着一个五个孩子的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在火油灯下为我们做一年四季的鞋子,缝补一年四季的衣服,她常说:“笑破,不笑补”衣服破了补好了照样穿,是没有人笑话的。她还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就在我家极端困难时期,母亲带领全家人生产自救走出困境。当时社会上流行柳提包,母亲买回白柳条,由大姐负责抽柳皮,二姐和我、大弟负责编织柳包,然后,母亲拿到镇江、常州等地去销售。虽然一只柳皮包只卖2元钱,一只二层皮包只卖8角钱,但在当时工资加利润已是很可观的收入。除此之外,我家菜园里的蔬菜,除自给外,长得最好的都拿到丰裕集市去卖,加上养猪、养羊的收入,我家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即便这样平时仍很节俭,只有过年过节,母亲才舍得买少量的鱼肉回来改善一下伙食,自家养的鸡生的蛋舍不得吃,只有等到家里来了亲眷时,给客人吃,多余的拿到集市上去卖。母亲常教导我们说:“自家过日子,不得不省,来了客人不得不奉。”宽宏大度、善待别人是我母亲的品质。 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学习要向先进看齐,生活要向最艰苦朴素的学习,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缓慢而沉重的日子终于一天天地熬过来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个个都听母亲的话,也都很争气,大姐初中毕业,二姐小学毕业,我和两个弟弟都上到高中毕业。我被推荐担任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教师,通过自学和丹阳师范函授进修,不断为自己充电,最后获得小学高级职称,并担任兴华小学校长职务多年。大弟高中毕业后参军。三年后,小弟也要参军,当时公社和大队干部看到我家三个女儿已出嫁,长子在部队服役,再让唯一的小儿子也去当兵,让母亲一个人在家从情理上讲不过去。母亲知道干部们的好意后,主动找干部们商量,希望让小儿子也到部队里锻炼成长,最后领导们理解母亲是真心实意,让小弟也如愿以偿地参军。在新兵入伍大会上,母亲代表所有的新兵家属讲话:“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是每个公民应该做的。”母亲高尚的思想境界,不仅得到干部们的夸奖,在亲友和邻里中同样得到称颂。事实证明,母亲同意两个儿子的选择是对的,两个弟弟在部队都入了党。现如今他们和我一样退而不休,仍从事第二职业,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没有在家享清福。我们不仅继承了母亲的优良传统,还把母亲的优良传统留给了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晚辈们都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表现突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慢慢地道道皱纹布满了母亲的额头,写满了母亲一生的辛劳。母亲患了肾衰竭后与病魔顽强地抗争,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甚至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给我们。弹指一挥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每当回想到父亲去世后,母亲陪伴我们共同走过的24个春夏秋冬,我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医疗条件像今天这样先进,也许母亲还能再活二十年、三十年。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儿女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她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这辈子也享用不完。受母亲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大姐家先后有两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我家有三人从事教育工作,大弟和二弟家各有一人从事教育工作,可谓书香门第。 母亲啊母亲,自您去世后,我们一直在心中、在纸上回忆,但仍然诉不完对您的思念。我们为有您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自豪。如果不是您用自身的经历教育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培养我们,用朴实的精神激励我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在我们的心中您永远是最伟大的母亲,也是闪耀在晚辈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1964225
位访问者
本年度:28841169 本月:1419229 今天:6737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