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专题特稿
专题特稿  
上一条:慈善,汇聚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 下一条: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择“高”而立
——关于“十四五”工程电气产业转型提升的路径探究
  2020-10-11

  
  
  
  
  
  
   一个城市的发展,产业是重要“名片”。面对受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我市工程电气产业在较长的“瓶颈”期之后,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保持定力、科学应对、理性施策;需要在纷繁的变局中精准卡位,解决一批长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核心环节,需要在“双循环”格局下重塑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为“十四五”的扬中经济打开一个高韧性、高质量的发展空间。 在江苏乃至全国产业发展的版图上,扬中曾经因为工程电气产业的高度集聚而收获了“工程电气岛”的美名。经过多年发展,扬中工程电气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放大,单品及综合制造企业总数超千家,占地区工业经济总量近70%,占国内细分市场份额近20%。但近年来,行业龙头少、利润率低、附加值小、配套能力弱、企业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日趋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的发展,也将在这个新格局中拉开序幕。新格局意味着新市场、新机遇,也为工程电气产业破茧重生提供了良好契机。尤其是内循环当中,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叠加升级,为扬中工程电气产业提供了又一次转型升级的优良生态。为此,加强工程电气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和探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路径一 以“科创属性”为工程电气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调整重组中,制造业的突围往往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科创属性”。工程电气行业曾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加工到部分自动化的创新历程,但要在“双循环”格局中重新绽放,必须从装备、研发、数字化更新等环节入手,推高整个行业的壁垒,建立起有效的“护城河”。 一是装备的智能化。《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工程电气企业要逐步优化“剪、折、控”主要工艺,将智能化生产装备贯穿生产全流程,最大程度提高产品的精细度和精确率。比如:大全集团与思爱普(SAP)达成战略合作,借助SAP高度集成的端到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全面升级。威腾电气也因在母线制造领域的充分智能化,最近也已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IPO注册申请。 二是设计的科技感。“科技感”在2019年“制造之美”设计大奖赛上挑起大梁,这不仅体现在一些C端产品的解决方案中,也逐步在工业产成品领域深入人心。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制造的整条产业链上,科技元素已经站上了全行业的“C位”。我市传统工程电气企业一直采取的是制造+加设计一体化的模式,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也要逐步把委托设计、非标设计引入生产管理的流程中,赋予传统产品新的生命力。当一些融合参数要求和科技感的工程电气产品出现在各个应用场景中时,既可以灵活解决客户多样化需求,也能因赋予产品颜值以“科技感”,进一步延伸产品自身的商业价值。 三是研发的前沿化。过去的研发靠“想法”,现在的研发靠“算法”。2018年3月,智慧电气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扬中举行,成功签订江苏省数字化电力装备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这样的合作,与重庆大学、云道智造、太极集团组成战略联合体,致力于将扬中产业园区打造成中国工业互联网工程电气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基地。“数字化”的算法应用,将让传统工程电气产业在“新基建”的生态中获得更好的重生。在这方面,随着“香江云”、“旺捷云”的逐步上线,工程电气走向“云端”已经站上了风口。 路径二 以“能力优先”去工程电气产业的营销依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到30万人的江中岛城走出了2万多人的供销员队伍,以“四千四万”精神打开了桥架、母线(第一代工程电气产品)的广阔市场,成为催生工程电气产业发展的原生动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新基建”的开启,传统营销方式已不适应内循环下的市场法则。必须提升工程电气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辨识度,以“能力优先”去行业的“营销依赖”。 一是企业品牌化要成为“能力优先”的“敲门砖”。工程电气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同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供销员把控订单源头,致使行业内充斥着代工生产、贴牌销售等潜规则,企业与终端用户粘性不强。应通过开展对标制标,改进产品缺陷,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品牌培训、购买品牌设计服务、办展组展,打造更多如大全、威腾、鼎圣、亿能这样的知名品牌,以名企、名品的辨识度增强扬中工程电气产业整体影响力。 二是单品规模化要成为降维整合的“试金石”。任何一个行业,单品市场相对接受度高、净利润高,实现规模化之后,通过降维整合更可提高企业抗打击能力。工程电气产业在新一轮的转型整合过程中,必须完成从专注到专业的转变,更好地以“规模化”控制产品边际成本,保持一定的弹性获利空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德国威图正是专注于机箱、机柜与壳体等单品,才能够长期成为全世界壳体销量最大的工程电气企业。 三是产业平台化要成为促进客户维系的“粘合剂”。通过技术链、产品链的平台整合,建立“电气+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推动如大航“爱电气”等本土电商平台的建设,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端共同发力,打造多元、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全流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让更多的扬中工程电气企业“借船出海”,从外循环中进一步汲取发展动能。 路径三 以“行业先锋”标准打造一批杰出的企业“领头羊” 产业做大做强少不了“领头羊”的带动作用,更少不了驱动企业发展的领袖人物。 一要让企业家兴奋起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据华创证券研报分析:预计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2020年将达到2-2.45万亿元,相比2019年,增速为13%-29%,将为工程电气行业带来数千亿的蓝海市场,这是能让企业家足够兴奋起来的商机。要适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吹风”,引导更多的企业家围绕新机遇,寻求多元化合作途径,带领扬中工程电气行业再一次开疆辟土。 二要淘汰传统思维习惯。时代发展正处于“逆淘汰”阶段,不能择机创新而上,就会被“逆流”冲击而下。“双循环”格局下的市场机会与曾经的“四万亿”投资、与上世纪的粗放式基建都已不可同日而语,工程电气产业转型升级不再可能凭借一单业务的落实就可以“凤凰涅槃”。转型的思维导向要聚焦到工业互联网、智慧场景应用、综合空间开发等新的赛道,汇集多维度专业人才推动企业的集成创新,依靠股权资本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以一批自带光芒的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推高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和影响力。 三要培养行业灵魂人物。一个拥有灵魂人物的企业才可能由普通变得优秀,进而成为行业的“焦点”。提及光伏行业,可能多数人会想到刘汉元、施正荣;说到新能源汽车,也必然会想到马斯克,提到玻璃行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德旺。扬中工程电气产业发展已有三十余年,其中也不乏颇有名气的行业翘楚。但在科技主导下的转型时期,无论是新老传承还是“二次创业”,整个行业都需要培养更多的灵魂人物。要让一批思考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企业领头羊成为行业奔涌的“后浪”,推动整个工程电气产业向更新、更高、更宽的领域发展。 路径四 以“集成服务”提供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工程电气产业转型升级是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从而转型到新业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虽然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需要各级政府“精准把脉”,提供“保姆式”全链条服务。 一是思维要与市场同步。遵循市场化原则,不“盲目支持”,不“一味否定”,转型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真正做到“只帮忙、不添乱”。2016年的江苏亿阀承受着大额“互联互保”的煎熬,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转型迫在眉睫。相关部门知悉后及时协调各方资源,最终通过股权投资,彻底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同时加速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该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二是政策要有明确指向。工程电气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企业几十年如一日贡献着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各级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层面,除了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持以外,也要把更多“真金白银”注入到这个支柱型产业当中,最大程度体现对产业强市的政府意志。比如,今年2月份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在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方面送出了包括政策、资金等“大礼包”,正是这样的支持,让更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增强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三是资本要能巧妙助力。在“双循环”的经济格局中,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要善于介入有生命力的企业,用资本的杠杆效应,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对优质企业进行赋能式股权投资,助推企业走上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形成共享机制,将适合本土的新鲜血液通过引入扬中。近期,以“透明工厂”模式落地的江苏云企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开创工程电气行业国资、外资、民资“三资融合”先例,有望成为扬中工程电气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匹黑马。 总之,面对即将开启大幕的“十四五”发展,工程电气产业的走向迎来了“扬中之问”!能否进入行业整体加速的赛道,重新站上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是关键时点值得深入探究的重大课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工程电气产业经过多年的洗礼和积淀,在扬中已经具备了最适宜成长的土壤和生态。只要抓住当前的关键窗口期,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曾经风光无限的“工程电气岛”必将步入发展的新蓝海,在“跑”起来的镇江一往无前、再领风骚。 现在起,让我们为这个“扬中之问”而拭目以待!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6319281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649279 本月:5504797 今天:15193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