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专题特稿
专题特稿  
上一条:文明实践沁江洲 春风化雨润人心 下一条:面向“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如何加油
面对“扬中之问的时代答卷”如何输出
——2020年“两会”系列特稿之一
  2020-01-05

  
  
  
  
  
  
   □ 肖瑶 陈怡帆 杨蝶飞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扬中的发展,“厦之成”成于一辈辈的同心实干,“海之阔”集之于万万千千的点点滴滴。 两会上,“我辈”的声音,“我辈”的呐喊,“我辈”的输出,只为回答一年一度的 “扬中之问”——唯有实干,唯有点滴,方能成全。 在两会上,“我辈”是一个充满精气神的字眼,也是唯一的时代担当。扬中的发展,自己的小康,家人的幸福,“我辈”绕不过去,唯有奋勇向前,唯有惊涛拍岸,唯有实心实干,唯有点滴输出。 实干之道 “我辈”不干,谁来干 时代答卷,一辈一辈,一年一年。 当年答卷,可以说都是从两会开始。政,一年之问;策,一年之议,既是为了开好头,也是聚其气,汇其智,建其势。 今年的气和势,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直指两个关键词:实业和实干。 发展是硬道理,实体经济则是发展中的“定盘星”“压舱石”。“随着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实体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形式,在国家经济大背景下,作为百强市、小康市要更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给予转型中的外贸企业相应经济支持。”讨论中,人大代表王学斌如是说道,他建议,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帮助企业做实做强,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过去,扬中靠实体经济走到今天;现在,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这意味着我市要坚定不移走好走稳产业强市之路,重塑“扬中制造”新高度。 为此,政协委员陈丽明建议:“我市短期内产业结构要突出制造业,希望明年的项目招引能有实质性的突破,通过实打实的高技术产业的落户,实现新兴产业的布局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既要激发活力,也要扎稳根基,发展是要把全市的经济总量做大,而不是突出‘均量’。” 区域发展离不开项目引领,人大代表殷晗认为,要取得长足发展就要有新眼界、新思路,也必然要加大以商引商工作力度,依托在外乡贤、供销员的“朋友圈”和人脉网,广泛挖掘和收集有效的项目信息,关注重点项目招引,做好配套服务,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市企业发展两头在外,靠的是“四千四万”精神,现在的业务依靠网络,制造阶段也存在流动资金不足、技术创新困难等瓶颈,制约了企业发展。政协委员苏文国和张孝中一致认为,相关部门要认真调研,新形势下市政府也应出台新的促进企业发展具体政策,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让企业尝甜头,发展才能有奔头。 绿色之路 “我辈”不铺,谁来铺 中国这一个江中之岛,不可复制,“我辈”身在其中,是“我辈”之幸。 扬中发展也和其他地域一样,付出了一定的绿色代价,但修复之路,应该说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来得迫切。 “我辈”的绿色期盼,生态实践,也是一年一年在垫底层,上底色。 “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市“绿色生态”被放在了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位置。走一条“绿色崛起”之路,是扬中发展道路上不变的初衷。在新起点之上,如何走出高质量绿色发展更漂亮的步伐? 今年两会,市委市政府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强化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绿水青山、呵护蓝天净土,建设美丽城市。” 绿色崛起,提升环境质量是当务之急。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施为民认为,农村水环境整治,应在积极开展河道清障与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化岸坡整治,通过植被绿化、生态护坡等措施,开展生态治理,针对防洪不达标、硬化比例较高的河段,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具有透水性和多孔性特征的生态型岸坡防护。 打造 “长江生态旅游岛”正当其时,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滨江公园的提档升级、星空露营基地的打造、友好村红色教育和传统村落的落成等一个个旅游项目,为“长江生态旅游岛”增色增彩。“目前我市全域旅游的线路亮点频现,但还需规划几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串点成线、相互补充、各显特色,在旅游线路完善的同时,要强化公厕、停车场、餐馆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进一步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协委员吴圣华有感而发。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务必守牢。看到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主要工作中提及“狠抓长江大保护”内容,人大代表方兴昕频频点头:“在管控长江生态红线以及严格管理排污排水的同时,应全力排查清除岸线非法占用,规范水上交通和污染物处置,大力推动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对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和补植复绿工作,生态优先,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文明之树 “我辈”不栽,谁来栽 文明,不是一日之功,甚至需要迭代。 但是,“我辈”的责任就是当下,前人的文明之树没有栽得够,“我辈”加油栽,后辈要乘的凉,且当“我辈”留芳。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层次是全体市民的美好心愿。如何用文明滋养我们的城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城市的街道整洁与否,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如今在市中心,中心道路还存在着因工程施工而导致的交通堵塞、灰尘弥漫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为城市的文明发展造成了阻碍。”政协委员常三五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要各司其职、疏堵结合、规范整治,确保整治一片,守住一片,保证城市街道实现清、齐、美。 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不仅是市容市貌的改变,还要有文化设施的加持。“现下,我市奥体中心和博物馆均已建成,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但市文化馆和图书馆仍然是老旧的建筑,交通不便,设施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大代表刘剑对此提出建议,将搬迁或翻建文化馆和图书馆提上日程,专题研究,统筹规划,高起点设计,满足百姓对文化生活的日益期盼。 软硬结合双管齐下,城市、农村都不能少。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不应仅在城市进行,农村也是主阵地,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农村要融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去的话,文明乡风、家风、民风的建设必不可少。”政协委员施爱珍认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因此,她认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此才能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055866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797624 本月:4865155 今天:7682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