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卓有成效的党派工作 下一条: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永胜村:文化“软实力”助推村级“硬发展”
  2019-09-17

  
  
  
  
  
  
  
  
   从全市第一家奖学村,到全市首家出版书籍的行政村,再到如今的扬中红菱文化第一村,近年来,永胜村从经济强村向文化强村转变,积极发展本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升村级文化“软实力”,让老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让文化成为永胜村发展的“硬支撑”。 20年不断奖学情 发挥人才“乘数效应” “我想改变我的家庭状况,感谢八桥政府、永胜村,是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途径……”近日,永胜村党委书记李卫东收到了一封感谢信。 写信人叫陈露,家境贫寒,2017年考取盐城师范学院。当年8月份,村里给她送去了“开学礼”,帮她解决了学费问题。 从2000年开始,永胜村一直坚持给大学生送“开学礼”,从点歌送祝福,到慰问送奖励,再到座谈送关怀,通过以奖促优,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学向善的村风民风。今年,奖学活动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李卫东表示,奖学活动将一直延续下来,“用榜样的力量让‘尊师重教’‘崇学向善’的好村风得以代代传承。”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 “引擎”,20年不间断的关心也让走出去的永胜学子知道“家在永胜、根在永胜”。他们积极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人才“乘数效应”不断显现。学子徐春彩,正是2000年收到奖励的第一批孩子,现在在省人民医院任职。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部门优势,主动为村里老百姓奔走,积极参加义诊,缓解乡亲“看病难”的问题;学子范国强,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岗位,回到村里做了村官,积极为家乡人民服务…… 打造村级“文化名片” 厚植“文化自信” 20年不断的奖学,让永胜村形成了崇学重教的浓浓氛围。近年来,永胜村不断打造属于永胜人自己的文化,并于2017年出版了《永胜文化》一书,这也让永胜成为扬中首家出版文化书籍的行政村。 《永胜文化》记录了永胜的历史变迁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记载了永胜英烈和模范的崇高风尚以及绚丽多彩的永胜文艺。这本书成为广大青少年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努力建设家乡的乡土教材,同时也成为推介永胜,吸引各方人士投资兴业的“文化名片”。 有一就有二,今年永胜村计划推出《永胜文化》第二辑,永胜乡贤钱维亚介绍,目前《永胜文化2》筹备工作已完成80%,全书正文初定分为“历史篇、助学篇、家风篇、成才篇、乡愁篇”五个篇章。 “从表面上看,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擦亮地方文化品牌,提升村级品位,其实更为重要是在百姓心中厚植下一份文化自信。”李卫东如此说道。 “文化+生态旅游” 邂逅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如今,“文化”已然是永胜的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狮图、每年一届的“文化永胜、文明乡风”艺术节、“俏夕阳”表演队都是永胜村叫得响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届的“红菱文化节”更是擦亮了永胜村“文化+生态旅游”的名片。 永胜村浅水红菱合作社,是扬中第一家浅水菱基地,也是永胜村的“明星项目”。原先这里是一块年年低产的 “大中匡”,2011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永胜村在这里套种秧草、红菱和泥鳅,并以“农业+电商”的模式,打造“塘蔬”品牌,通过礼盒包装来增加现有农副产品红菱、秧草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为进一步提升永胜村红菱、农业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起,永胜村举办第一届红菱文化节,受到了村内外群众的欢迎。今年,永胜村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了采菱、捉鱼大赛等活动,“希望我们在发展红菱、秧草产业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品质,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旅游双丰收。”对此,永胜村党委书记李卫东充满信心。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6070432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392482 本月:5248000 今天:34668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