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专题特稿
专题特稿  
上一条:醉了游客   富了农民   兴了乡村 下一条:精彩 余韵悠长的文化盛会
《水上交通站》的故事
陈云   2019-04-21

   □ 陈 云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水上秘密交通站人员在护送我党领导干部过长江时,由于叛徒的告密,被敌人追了上来……这个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场景,就发生在扬中小岛,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一本小小画书 火遍大江南北 说起“小人书”(即连环画),1950~1985年期间出生的那批人,应该都不陌生。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捧一本巴掌大小的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是常见的大众文化的景象。 有这样一本小人书——《水上交通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人民、北京人民、江苏人民、浙江人民、人民美术等十多个出版社都推出了同题材连环画单行本,甚至还改编成京剧、沪剧、评书等不同戏曲剧种搬上舞台,风靡一时。而它们,均取材于杨钟所著的江苏民兵斗争故事——《水上交通站》。“杨钟”者,“扬中”也。这个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它的发生地、主人公原型,就在扬中。 曾参与创作的我市退休干部吴永荣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初,省军区征集民兵革命斗争故事,扬中由陈太华(执笔)、吴永荣、张茂荣、张应新集体创作了《水上交通站》,取材于扬中真人真事。这篇文章送到江苏省军区后,立马从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被推荐给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并于1972年12月份刊登,不久又翻译成4国文字向国外发行。 《水上交通站》公开发表后,很快就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在文化界,外省市纷纷组织人员来扬中采访和改编,浙江、辽宁等省的连环画作者专程来扬中实地绘制连环画,并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在长江上体验渔民生活,上海说唱团演员带着说书 《水上交通站》来扬试讲并征求意见。更有解放军“八一”电影制作厂的编剧也来扬中,到县渔业社一边采访一边体验渔民生活,准备将故事改编成电影。 随后,扬中县京剧团成立了编导演结合的创作队伍,由赵守俭执笔,将《水上交通站》改编成八场现代京剧,参加镇江地区专业剧团会演获得了一致好评,在金坛、溧阳直至安徽的郎溪等县剧场演出了40多场,受到观众的欢迎。 一条水上通道 成就红色跳板 《水上交通站》主要叙述了解放战争后期,以长江斗桥地区李振江站长为首的中共水上秘密交通站人员,在护送中心县委赵书记过长江赴江南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船行至江中心,被敌人的一艘特务船跟踪追了上来。李振江、赵书记等临危不惧,将计就计地与敌人进行了一番斗智斗勇,终于使特务和叛徒都葬身于长江的波涛漩涡之中,顺利完成了水上交通站肩负的护送任务。 “太阳衔山,晚霞漫天,像熊熊烈火,把这条正乘风破浪、向南飞驰的小船照得通红,也把远远近近的江河山村映得通红通红。李振江和赵书记并肩立在船头,沿着革命航路,去迎接新的胜利。”《水上交通站》一文中,被护送过江的赵书记原型为先后担任镇丹扬工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和丹北工委书记的赵文豹,渔民出身的水上交通站长李振江原型为扬中县交通站站长姚焕文,以及其他分站负责人朱松华、孙伯俊(一作“钧”)等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扬中是连接大江南北的水上通道,被陈毅喻为“江心跳板”,新四军“挺进纵队”进入扬中后,扬中县共产党的地下交通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此后,在渔民、船民中发展党员,组织水上交通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交通联络站(点)数十个之多,主要以党员为骨干,以公开职业为掩护,采取短距离、就地分散、单线联系的原则,逐步形成群众性的交通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两战期间,扬中全县从事地下交通联络人员最多时有近百人,全县交通人员传递各类文件通知、报纸、宣传品等上万件,护送人员800余人次,如陈毅、惠浴宇、韦永义等都曾由扬中的地下交通人员掩护或护送,为保证党政交通联络畅通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群小岛志士血染江洲大地 据《扬中县志》记载,“1945年,新四军北撤后成立分区地下交通联络站,姚焕文任站长,设站点6处,有船百余艘(包括渔船),设7个船民党支部,有秘密党员102人,坚持斗争,直至1949年扬中解放。”当时的扬中县留守处负责人张恒柏的警卫员韩九龄在文章里回忆说:“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夜里,张恒柏、姚六小、范选章和我,每人背一包《告扬中同胞书》,由姚焕文用小船把我们接回扬中。”1946年4月,姚焕文护送陈云阁往返江南。 朱松华,长旺乡新圩村人,194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任兴隆乡民主政府乡长兼党支部书记,1944年~1945年10月间,先后任扬中县二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45年新四军北撤后,朱松华奉命留守扬中,在敌人的鼻子底下,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还和本乡的朱茂圣、姚茂兰等人,在靠近江边的被称为“十八亩”的桃园里,建立了一个联络点,叫他们常年在这里以扳鱼为职业,并买了一条小船,秘密传送南来北往的情报。为了抓到朱松华,恼羞成怒的敌人把朱松华的妻子、女儿抓去吊打、威吓。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久,扬中沦陷。在鸣凤乡镇海村有两个生死与共的英雄儿女,在抗日斗争中结为革命夫妻。小伙子叫孙伯俊,住在镇海庙西江边复兴三圩。姑娘叫徐林梅,住在新生镇西边的复兴二圩。后孙伯俊曾担任水上交通站镇海站负责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动员船民、渔民、渡工,为新四军、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人员,到上海为榴弹厂采购废铁,到常州为被服厂采购布匹,为王家水圩休养所到魏村采购药品,将泰州、泰兴、江都、兴化几个县干部运到扬中培根师范培训抗日军政干部。 1941年1月,交通员蔡承松在送信返回途中,遭敌拦截被活埋(未死获救);同年12月,水上交通船工张四(张德富),为运送我干部,中途遭日寇枪击牺性;1942年2月,四墩子渡口分队长洪锦寿为掩护渡送中共税务干部过江去姚家桥,被日军发现,惨遭毒打,后被敌人用船篙推进急流深处,活活淹死;1945年5月,交通员秦德與(秦锋),护送县长施光前等至三茅镇配合攻打伪县政府,取得活捉伪县长章谋的胜利;1946年7月,革命母亲贾奶奶(严桂珍)掩护交通站长姚焕文遭敌逮捕而英勇就义…… 还有更多的群众性交通联络人员,受党指派或出于抗日爱国之心,或出于对中共党政干部的热爱,利用多种形式掩护、护送人员,传递信息,如油坊虹桥村的方永梅、袁明凤,八桥镇石桥村王仲宝等等。广大交通员不畏艰险,英勇机智,出生入死,为扬中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感谢‘文心雕龙收藏馆’协助采访。本文资料来源于史志记载或回忆文章以及当事人口述,不作个人历史证明之用。 姚焕文(第二排左三)曾任扬中地下交通站站长 不同版本的《水上交通站》连环画 1996年9月,邮电部劳资司原司长汪洋(左二)来扬中慰问抗战时期老交通员姚焕文(左一),并向他赠词 孙伯俊曾任水上交通站镇海站负责人 朱松华(前排右一)曾任和合乡水上交通站站长 往来于大江南北之间传送情报和信件,护送干部的秘密交通员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1897446
位访问者
本年度:28772800 本月:1350860 今天:48132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