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三茅大港的变迁 下一条:五律·改革四十春
江洲何处无芳草
——《江洲草》文学作品集读后感
  2018-12-25

  □ 范继平 由于创作报告文字《溢绿园》,加之筹备扬中发展促进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忙碌了大半年,以至近日才有时间拜读郑叔裔老先生的大作《江洲草》。此时,窗外风清月明,一片安详与静谧,不知不觉我已经静下心来,走进了郑老笔下的那片芳草地。 翻开书,我就被占有九页的目录所吸引:辑一《诗风词韵》中,有《朦胧诗钞》《教育诗草》《家乡赞歌》《情系河山》等七个篇章;辑二《笔下春秋》中,有《沧桑岁月》《拳拳乡愁》《感悟人生》等十个篇章,这个博洽多闻的目录,竟是那样的铺青叠翠。 《江洲草》萌芽于一九五四年三星小学学生手抄报,“老师为我系,先烈为我染,天天戴上她,上学不偷懒。——《红领巾》”。系上红领巾的郑叔裔在五星红旗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草在江洲大地上茁壮成长。一九六零年冬天,他在五峰山下的扬中县中砖瓦厂勤工俭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届严冬心里暖,冰封大地不知寒,人生道路无穷己,亲人接我到新站。——《入团感怀》”这个“新站”即为郑叔裔人生的新起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九六五年的那个春天起,郑叔裔走上了神圣的教育岗位。“我自觉,我是教师,在职中校园里默默耕耘……歌唱吧,在美丽的职中校园,同样沐浴着雨露和阳光,同样充满着温馨和希望。——《我自豪》”这种无尚荣光的自豪激励着郑叔裔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三尺讲台上有其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小草文学社畦畦园地上有其快乐耕耘的硕果;不为功利所惑,不为物欲所迷,唯一的就是尽竭担当。 “地处江洲脊梁兮,背靠万里长江。登上堤顶公路兮,可观喷薄朝阳。二墩港闸雄伟兮,扬高汽渡轩昂。迈步砥砺前行兮,通衢省道宽长。生态环境优美兮,天蓝水碧花香……”这是郑老为参加老年诗词协会活动写的《兴华村赋》。自从郑老退休加入老年诗词协会后,短短几年功夫,其诗词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到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境地,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其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依稀想起一位哲人大抵说过:使人闪光的不是身上的光环,而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智慧。永远让人赏识和敬仰的,只有美好的德行及丰富人生的智慧乃至一定的素养和造就。读罢郑老的文集,尤觉以这句名言冠盖为佳。读《江洲草》之文,莫若不是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历程。 细读《江洲草》诸篇文章,如沐万缕清新,仿佛置身于无垠富氧的绿洲,尽情地享受着天然、质朴、亲和、友善的芬芳。作者飨与读家的,是六个字:敦厚、真挚、博大。 敦厚,他敦厚、淳朴,其文字也始终实实在在地行走在江洲大地之上,一脚一步丈量着生命的厚度,他的情感随灵动轻盈的涓涓细流渗透淳朴的书页。郑老爱好写作,不管白天教务多么繁忙,深夜写作已成积习。自写作以来硕果累累,许多文章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得到高度的肯定,频频被期刊杂志收录、转载。数十年来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埋头书写,进行着一种思考,寻找着一种灵魂、 真挚,他待人真挚,其文字源于生活、照鉴人生本像,这种真实介入生命的文字没有矫情,没有伪饰,生活的真实感受是读者最真挚的生活老师,也是读者真挚的心灵朋友,恰是这种简单的真挚之情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写作实际上是在学做人,学着如何一辈子做一个朴实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心胸宽广的人,做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博大,文字作品呼唤坚实的生活质地的同时更期待思想的深度,《江洲草》无疑为此不懈努力。因为人类是离不开文学的,文学是有力量的,文学能净化和改造人的灵魂,使人的灵魂高贵美丽。郑老试图把饱含泪水的笔端根植于江洲大地,寻找一条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用一颗淳朴而又睿智的心灵感知着脚下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争用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灵感知着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用一双欢乐而又忧伤的眼睛瞭望着这片被拼搏汗水浸透了的土地。 通读郑老的《江洲草》,字里行间没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所及之人都是烟火之间的凡夫俗子,所及之事都是晨暝之中的琐碎小事,而所抒之情却是人间真情、人间大爱,有对儿时怀想,有对父母亲的情思,有一缕缕飘曳的乡愁。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江洲草》的语言风格值得称道,朴实无华,纯净明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形容词,也没有太多的文字修饰,却把情感表达得那样细腻,那样丰富。有些语言朴实中蕴含哲理,朴实中回旋着韵味。 郑老一九四三年出生于扬中市三茅镇南屏村,自号“江洲草民”,视己如一株小草。在自然界中,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月季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芳香,但它却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大地和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毫无怨言。郑老不也是吗?像一个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扬中的教育事业。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夜色已深,我轻轻将书合上拥在怀里,闭目凝神,脑海里回忆起二十八年前初识郑老的一段往事。 一九九零年的秋天,涉足文坛不久的我出了第一本文学作品集 《小河的眷恋》。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出书只能自销。经县教研室的孙德培老师介绍认识了在群英中学任教的郑老师。当时,他负责学校的《新芽》文学社,为了支持我的文学创作,由学校出资给每个小学员买了一本。二零一四年我出版文学作品集《穿越故乡》时,赠书郑老指教,没想到他即赋诗一首,发表在《扬中报》副刊上:“眷恋小河春夏秋,珠圆玉润满乡愁。故乡穿越时空远,家国情怀万古流。——《谢作家范继平赠书》”。这么多年来,郑老始终不渝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顾,我非常感激,但有一件事使我心存内疚。《江洲草》付梓前,郑老托他的朋友捎信让我为他的大作写几句话,朋友忘记未传信于我,郑老亦以为我忙,便没有再联系。这使我失去了一次拜读学习的良机,同时也为自己未能为郑老尽力而深感不安。 一页页散发着历史墨香的纸张,仿佛萋萋芳草的原野,弥漫着清新而悠远的气息。这一片茵茵的《江洲草》,是郑老青春的渴望和一生的希冀、理想,载满了小草般的清纯、坚强,载满了藏在他心底的文学梦想。 剪不断的难忘岁月,写不尽的人生感悟。在人生长河里,郑老将满腔的情怀,无限的向往,凝成平仄的诗行,浸染萋萋的芳草,一路葱茏,一路芬芳,在心灵的河床里枝繁叶茂……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2764296
位访问者
本年度:29662012 本月:2240072 今天:41342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