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改革开放40年
 
四十年四十事
岛城蝶变
美丽乡村行
改革足迹
改革跫音
改革答卷
当前位置:首页 >>改革开放40年>>改革跫音
改革跫音  
上一条:【金控集团】扶优与解难并重
【西来桥】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一“幸福乡”扬帆起航
  2018-12-18

  1978年前的西来桥并不叫“西来桥”,她有个暖心的名字,叫“幸福公社”。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江心小镇在享受大自然美好馈赠的同时,始终将“守堤”作为头等大事。 数十年,在这片1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西来桥人不断筑堤挡水,然洪涝灾害仍时有发生,倒圩一度成为常态。 恰时,改革的春风吹响了号角,更坚定了西来桥人守卫家园的决心。原3米宽的堤顶扩宽到4米,堤顶标高由原来的8.6米增高到9.1米,西来桥的“水上长城”初露峥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时的幸福公社扛起了建立新水系,加固堤岸,兴修农田水利的大旗。从改造老河港,建造川心港大闸到全境组织江堤大会战,西来人一担一担“挑江堤”的记忆逐渐被90年代的推挖土机的轰鸣声所代替,全镇环江堤线总长19.383公里,经过逐年的培固加修,逐步形成防洪、排涝、降渍、灌溉的农田水利体系,增强了抗灾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全公社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出现连年高产稳产。到1987年全镇粮食总产990.95万公斤,比承包责任制前的1980年增产26.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来桥的工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转向工、商、运输、服务等行业,各类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大批涌现,西来桥的农业逐步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养殖、编制等多种经营成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交通的不便始终掣肘着经济的腾飞。直到1985年5月,西来桥至八桥轮船港气渡通航,扬中县城到西来桥直通汽车,人们的出行得到改善。 智慧的西来桥人深知欲发展必须 “走出去”,“要兴旺必过江”“要致富必先建桥筑路”成为男女老少的迫切呼声。到1990年,江苏省交通厅终于批准了建桥申请,同意在西来桥与武进荫沙仅隔56米宽的小夹江(西江)上建桥。 1991年,幸福大桥奠基,从此实现了西来桥人一步出江的愿望,也打开了西来桥的新时代…… □温小玉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8479255
位访问者
本年度:35512672 本月:8090732 今天:21788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