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为特殊困难儿童编织“爱心网” 下一条:12类人员可前往集中采集点申报信息
跨越4400公里
28位扬中人爱洒北疆
  2018-11-08

   最近,原扬中城镇中学85届初三(四)班同学会的发起人奚松民、王美玲又忙活起来,他们忙活的并不是同学聚会,而是为远在4400公里以外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巴格达尔古丽筹集今年的生活费。 一群快半百的汉族人怎么会跟哈萨克族的贫困学生挂上了钩?6日,记者走进这个85届初三(四)班。 一次支教行 开启了她的爱心之旅 去年10月,外国语中学的美术老师王美玲受到市援疆办、教育局的委派去新疆支教。45天的援教生活,王美玲一直没有“闲着”:除了与当地学校老师交流教学新方法,还利用休息的时间走访学生家庭。在走访中,王美玲遇到了2户哈萨克族的贫困家庭,其中巴格达尔古丽就是其中一户的孩子。 年仅10岁的巴格达尔古丽父母双亡,靠着80多岁的智障奶奶相依为命。走访到她家中的时候,老人伸手问王美玲要100元,原因很简单:她很久没吃上肉了。听着老人的话语,看着巴格达尔古丽指甲嵌满泥巴的手,王美玲心中一阵酸楚。 在休息日,在课间,王美玲总会对巴格达尔古丽嘘寒问暖。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在生活的细节上王美玲也会教授巴格达尔古丽,如要勤洗头、剪指甲等等。经过王美玲的精心“打扮”,小巴格达尔古丽不再是“蓬头垢面”,开始日益“精致”起来。 但有限的援教时间让王美玲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暗暗下了决心,就算回到家也要帮助这些孩子…… 一篇小文章 激起28位同学共鸣 回到扬中,王美玲感慨万千,写了一篇《一次支教情 一生援疆情》的短文,发到了原扬中城镇中学85届初三(四)班同学会的微信群中,异域的所见所闻和援教感慨吸足了眼球。 但让王美玲意想不到的是,原先同学会的发起人奚松民、顾益民、吴举文等人看了文章后,更是主动提出了建立助学基金的想法。他们认为通过同学们的捐助成立助学基金,来援助北疆的特困学生比每次吃吃喝喝的聚会更有意义。 很快,28位同学响应起来:2000元、1000元、500元……他们在两天内凑齐了15200元。 第一批的捐款,王美玲和同学们是这样规划使用的:其中的8000元用于四个特困家庭的帮扶资金,剩下的7200元用于给71兵团中学的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 收到捐赠的哈萨克族学生巴格达尔古丽和热依扎开心不已,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隔着4400公里与85届同学会的部分代表视频。视频中小巴格达尔古丽开心地说道:“你们就是我的汉族爸爸妈妈们。” 一个永不解散的群 建起小岛北疆一世情 今年,这28位同学专门建立起了一个助学基金的公益群,并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号——为了北疆的微笑。28位同学相约,这个群永不解散。 永不解散,群主奚松民的解释是,他们会一直帮扶北疆的特困生直到他们走向社会,自主独立。拿小巴格达尔古丽举例,奚松民他们每年会资助她2000元的基本生活费用,一直到她上大学。 28位同学里面的代表还拍了一段视频传到了71兵团中学,视频将在今年的71兵团中学捐资助学活动仪式上播放,除了给特困学生加油鼓劲外,更重要的是4400公里以外,28位扬中“汉族爸妈”对他们的助学承诺…… □范永贵 童瑞楠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6483536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817671 本月:5673189 今天:32033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