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东帝小区雨污分流有序进行 下一条:我市庆祝全国第六个老年节
脱贫攻坚 情暖民心
——我市扶贫工作综述
  2018-10-16

  2018年,是全面脱贫的关键年。眼下,瓜果飘香,稻浪起伏,希望田野上,岛城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近年来,我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总要求,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举措,用实打实的“获得感”撑起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预计今年年底,我市将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收入低于1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造血”项目来扶贫 助推薄弱村“加速快跑” 今年7月,西来桥幸福社区购置的两间门面房顺利出租,三万五的租金当天就到了账。三万五并不算笔大数目,但这对于被镇江市定为经济薄弱村幸福社区来说,却是近三年来,唯一的一笔集体稳定收益来源。 账上有了钱,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社区党委书记吴纪挽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政府下发的60万项目补贴用来购置门面房,别说产生效益,今年的脱贫之路,社区也是举步维艰。” 幸福社区的改变,正是得益于我市帮扶项目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百村万户“双达标”和“达新标”行动,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路径。五年间,全市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总投资约2亿元,帮扶项目共产生经济收益1987.8万元。 精准识别拔穷根 开启“绣花式”扶贫新局面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 2017年,我市将1912户(3610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17位帮扶责任人、1个经济薄弱村的信息上传到了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 “你看,只要登陆这个平台,这个村有多少低收入户,每一个低收入户的详细信息,该享受什么样的帮扶政策等全都一目了然。”市农委扶贫办副主任张丽打开平台介绍道。 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录入,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考核的明确化。 精准识别,还需精准发力。今年,我市编制下发《精准扶贫政策指南》,15大项帮扶政策,每一策都有适用贫困户的“脱贫良方”。其中,光设置的保洁、保绿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就有476多个,这不仅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更确保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挂钩帮扶措施,近两年,全市通过机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结对帮扶2000多户,到户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点对点帮扶,拒绝画饼式扶贫、偷懒式扶贫,真正开启“绣花式”扶贫的新局面。 产业照亮增收路 扶贫扶技破攻坚难题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光伏扶贫工程”让300多户贫困户坐收“阳光”收益;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开花”带动了近百名贫困户的就业……近年来,我市以户脱贫为靶向,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扶贫与扶技相结合。 近年来,各镇(街、区)围绕扬中农业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贫培训,共办100多期,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我市组织编写27项10多万字的适用技术教材,先后以《科普讲座选编》和《农业三新技术读本》形式发至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有关涉农部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阶段,我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拾遗补缺,织密扶贫保障“兜底网”,让“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奋斗目标,从理想照进现实。□陈娟 温兰金 2018年,是全面脱贫的关键年。眼下,瓜果飘香,稻浪起伏,希望田野上,岛城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近年来,我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总要求,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举措,用实打实的“获得感”撑起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预计今年年底,我市将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收入低于1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造血”项目来扶贫 助推薄弱村“加速快跑” 今年7月,西来桥幸福社区购置的两间门面房顺利出租,三万五的租金当天就到了账。三万五并不算笔大数目,但这对于被镇江市定为经济薄弱村幸福社区来说,却是近三年来,唯一的一笔集体稳定收益来源。 账上有了钱,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社区党委书记吴纪挽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政府下发的60万项目补贴用来购置门面房,别说产生效益,今年的脱贫之路,社区也是举步维艰。” 幸福社区的改变,正是得益于我市帮扶项目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百村万户“双达标”和“达新标”行动,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路径。五年间,全市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总投资约2亿元,帮扶项目共产生经济收益1987.8万元。 精准识别拔穷根 开启“绣花式”扶贫新局面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 2017年,我市将1912户(3610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17位帮扶责任人、1个经济薄弱村的信息上传到了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 “你看,只要登陆这个平台,这个村有多少低收入户,每一个低收入户的详细信息,该享受什么样的帮扶政策等全都一目了然。”市农委扶贫办副主任张丽打开平台介绍道。 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录入,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考核的明确化。 精准识别,还需精准发力。今年,我市编制下发《精准扶贫政策指南》,15大项帮扶政策,每一策都有适用贫困户的“脱贫良方”。其中,光设置的保洁、保绿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就有476多个,这不仅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更确保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挂钩帮扶措施,近两年,全市通过机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结对帮扶2000多户,到户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点对点帮扶,拒绝画饼式扶贫、偷懒式扶贫,真正开启“绣花式”扶贫的新局面。 产业照亮增收路 扶贫扶技破攻坚难题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光伏扶贫工程”让300多户贫困户坐收“阳光”收益;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开花”带动了近百名贫困户的就业……近年来,我市以户脱贫为靶向,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扶贫与扶技相结合。 近年来,各镇(街、区)围绕扬中农业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贫培训,共办100多期,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我市组织编写27项10多万字的适用技术教材,先后以《科普讲座选编》和《农业三新技术读本》形式发至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有关涉农部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阶段,我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拾遗补缺,织密扶贫保障“兜底网”,让“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奋斗目标,从理想照进现实。□陈娟 温兰金 2018年,是全面脱贫的关键年。眼下,瓜果飘香,稻浪起伏,希望田野上,岛城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近年来,我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总要求,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举措,用实打实的“获得感”撑起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预计今年年底,我市将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收入低于1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造血”项目来扶贫 助推薄弱村“加速快跑” 今年7月,西来桥幸福社区购置的两间门面房顺利出租,三万五的租金当天就到了账。三万五并不算笔大数目,但这对于被镇江市定为经济薄弱村幸福社区来说,却是近三年来,唯一的一笔集体稳定收益来源。 账上有了钱,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社区党委书记吴纪挽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政府下发的60万项目补贴用来购置门面房,别说产生效益,今年的脱贫之路,社区也是举步维艰。” 幸福社区的改变,正是得益于我市帮扶项目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百村万户“双达标”和“达新标”行动,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路径。五年间,全市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总投资约2亿元,帮扶项目共产生经济收益1987.8万元。 精准识别拔穷根 开启“绣花式”扶贫新局面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 2017年,我市将1912户(3610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17位帮扶责任人、1个经济薄弱村的信息上传到了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 “你看,只要登陆这个平台,这个村有多少低收入户,每一个低收入户的详细信息,该享受什么样的帮扶政策等全都一目了然。”市农委扶贫办副主任张丽打开平台介绍道。 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录入,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考核的明确化。 精准识别,还需精准发力。今年,我市编制下发《精准扶贫政策指南》,15大项帮扶政策,每一策都有适用贫困户的“脱贫良方”。其中,光设置的保洁、保绿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就有476多个,这不仅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更确保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挂钩帮扶措施,近两年,全市通过机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结对帮扶2000多户,到户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点对点帮扶,拒绝画饼式扶贫、偷懒式扶贫,真正开启“绣花式”扶贫的新局面。 产业照亮增收路 扶贫扶技破攻坚难题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光伏扶贫工程”让300多户贫困户坐收“阳光”收益;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开花”带动了近百名贫困户的就业……近年来,我市以户脱贫为靶向,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扶贫与扶技相结合。 近年来,各镇(街、区)围绕扬中农业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贫培训,共办100多期,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我市组织编写27项10多万字的适用技术教材,先后以《科普讲座选编》和《农业三新技术读本》形式发至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有关涉农部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阶段,我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拾遗补缺,织密扶贫保障“兜底网”,让“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奋斗目标,从理想照进现实。□陈娟 温兰金 2018年,是全面脱贫的关键年。眼下,瓜果飘香,稻浪起伏,希望田野上,岛城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近年来,我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总要求,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举措,用实打实的“获得感”撑起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预计今年年底,我市将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收入低于1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造血”项目来扶贫 助推薄弱村“加速快跑” 今年7月,西来桥幸福社区购置的两间门面房顺利出租,三万五的租金当天就到了账。三万五并不算笔大数目,但这对于被镇江市定为经济薄弱村幸福社区来说,却是近三年来,唯一的一笔集体稳定收益来源。 账上有了钱,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社区党委书记吴纪挽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政府下发的60万项目补贴用来购置门面房,别说产生效益,今年的脱贫之路,社区也是举步维艰。” 幸福社区的改变,正是得益于我市帮扶项目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百村万户“双达标”和“达新标”行动,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路径。五年间,全市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总投资约2亿元,帮扶项目共产生经济收益1987.8万元。 精准识别拔穷根 开启“绣花式”扶贫新局面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 2017年,我市将1912户(3610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17位帮扶责任人、1个经济薄弱村的信息上传到了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 “你看,只要登陆这个平台,这个村有多少低收入户,每一个低收入户的详细信息,该享受什么样的帮扶政策等全都一目了然。”市农委扶贫办副主任张丽打开平台介绍道。 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录入,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考核的明确化。 精准识别,还需精准发力。今年,我市编制下发《精准扶贫政策指南》,15大项帮扶政策,每一策都有适用贫困户的“脱贫良方”。其中,光设置的保洁、保绿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就有476多个,这不仅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更确保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挂钩帮扶措施,近两年,全市通过机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结对帮扶2000多户,到户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点对点帮扶,拒绝画饼式扶贫、偷懒式扶贫,真正开启“绣花式”扶贫的新局面。 产业照亮增收路 扶贫扶技破攻坚难题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光伏扶贫工程”让300多户贫困户坐收“阳光”收益;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开花”带动了近百名贫困户的就业……近年来,我市以户脱贫为靶向,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扶贫与扶技相结合。 近年来,各镇(街、区)围绕扬中农业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贫培训,共办100多期,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我市组织编写27项10多万字的适用技术教材,先后以《科普讲座选编》和《农业三新技术读本》形式发至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有关涉农部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阶段,我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拾遗补缺,织密扶贫保障“兜底网”,让“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奋斗目标,从理想照进现实。□陈娟 温兰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8374825
位访问者
本年度:24748257 本月:7603775 今天:2266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