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好好待文字 下一条:人间四季
风神秀逸 文质彬彬
——朱宗文书法艺术赏析
  2018-09-27

   文/郭廉俊 朱宗文 1960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0年7月毕业于镇江教育学院,1984年、1986年分别毕业于无锡书法艺专普通班、研究生班。后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曾受到过徐静渔、高适农、吴炳伟、箫平等一批书法名家的指教与点评。系统地临习过汉隶、二王、北魏墓志、颜、欧、柳楷书及米芾、孙过庭行草书。作品被《中国书画家精品集》收录,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展览和在报刊上发表,被很多单位、友人收藏。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中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扬中市篆刻艺术推广协会秘书长、梓阳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指人的文采和本质要和谐协调,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用文质彬彬来形容宗文先生的其人其书是最恰当不过了。 宗文先生幼承庭训,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就酷爱书法,加上天资聪颖、临池不辍,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他师范毕业后,做过老师,因其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又写的一手好字,很快便被调到永胜镇当文化站长。八八年调至市工商局工作。几十年来,他尽管工作岗位变动,但学习书法的信念从未改变,读贴临贴从未间断。我和宗文先生因其工作关系和共同的爱好自然成了书友、挚友、老友。他现在退居二线,但还担任着扬中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市篆刻艺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为人低调、谦和儒雅、不张扬、不轻狂、工作极其负责,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协会和文联组织的“送文化下乡”“义务写春联”等文化活动,并默默无闻地做好服务工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协会组织的各类展览,被很多企业、友人、爱好者收藏。他还教授市老年大学的书法课,他上课认真,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深受老同志们的欢迎,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综观宗文先生的书法,大体属于流美妍丽、风神秀逸一路的风格。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行书先从当代周慧珺先生《鲁迅诗词选》入手,后溯米芾,直至二王的圣教、兰亭、十七帖等。他的行草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用笔灵动、潇洒自如,中侧锋并用,方圆兼备,过渡自然。线条流畅而不滑,枯涩而不板。一幅作品中多有几个字是浓墨重笔,有时一个字中也有极其鲜明的粗细对比,或上细下粗、或上粗下细、或左粗右细。像山水画一样有起有伏,令人赏心悦目。第二,结构奇特,夸张而不失法度。夸张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夸张能使作品化平淡为神奇,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空间。但夸张必须有度,不是求异求怪。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一章中讲:“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意思是说,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宗文先生的行草书是通过“俯仰、向背、欹正、趋让、错位”对字形进行夸张处理,有时欲左先右,有时欲扬先抑,跌宕跳跃,动感十足,变化有致,收放自如,达到了“稳而不俗,险而不怪”的意境。第三,章法布局,和谐生动。从单个字来看,大多奇侧,大小不一,粗细不一,正因为这种种的“不一”,才打破了汉字固有的平正,形成了一种动态的体势,又复归平正。正如孙过庭在《书谱》里说的那样,“初学分布,便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但这个平正已不是开始的平正,而是一个浑然天成、极尽自然之美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第四,枯涩变化,善于用墨。书法的用墨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法。只有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正确的方法,当然更离不开科学的审美观念。墨有浓淡枯涩之分,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弊于无锋。清代周清莲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不善书者,其作品中很少有丰富的用墨,要么浓得像墨猪,漆黑一团,通篇压抑闭塞,毫无透气之感,要么淡而无神,缺少骨气,软而无力,更有甚者,黑洇如泥,点画模糊,毫无生气。而宗文先生的用墨则恰到好处,尤其是枯墨和渴墨的运用。无论是真草隶篆都有恰到好处的出现且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在书写过程中毛笔从饱墨到枯墨再到渴墨的自然书写的过程,也就是笔头感到无墨时,仍然继续书写,直至墨汁殆尽,重新蘸墨,做到了“渴墨苍中见润泽,枯墨苍中见老辣”。这不仅使作品有了节奏和起伏,也使作品增加了亮色和透气感。 除行草书以外,宗文先生的楷书、隶书、篆书,功底都十分浓厚。他早年临习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得其骨力;八十年代初参加无锡书法艺专普通班、研究生班函授学习,后又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涉猎了颜、欧、赵、二王,近年来又临习褚遂良的楷书得其灵动。如临的赵孟頫的《胆巴碑》,准确地把握了该碑的流盼有致,结体秀美,严谨灵动,飘逸中见老辣的艺术风格,临得惟妙惟肖。从创作的《宽心谣》中,可以见到以上诸家的影子。他的楷书是好看的更是耐看的,正而不板,端庄秀丽。古人说的楷书当作行书写,他做到了。宗文的隶书也中规中矩的,一看便知道是源于汉隶。比如临的《礼器碑》,此碑在汉隶中艺术性是极高的,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庄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临作准确地把握了这些特点,在其创作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宗文的篆书也走的是端庄秀逸的路子,主要以吴昌硕、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的篆书为临写对象。真力弥满,古趣横溢,圆润充实,浑朴厚重。 宗文先生的书法创作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经典引路,坚守传统。只有临摹经典,不走歪门邪道,才能学成正果。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下功夫学习古人,江湖书法,以大、丑、怪嘘人、骗人。此举不仅玷污了我们的国粹,更是误导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要正本清源,匡正书道,像宗文先生那样,既坚守传统,又锐意创新,形成自已的风动秀逸的书风。二是贵在坚持,临池不辍。宗文先生近四十年来,除工作学习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临帖上,这是难能可贵的。书法是既讲道又讲技的崇高的艺术。“道”靠悟,“技”靠练。不写不练是成不了大器的,所谓天道酬勤是也。三是要有扎实的文史修养,要有儒释道的参悟。书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是在中国文化的长期交流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符号,它必然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比如诗词歌赋、文字学、伦理学、哲学等。我们只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才能领悟到中国书法的真美! 人一旦爱上书法,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不仅仅是艺无止境,追求更好,而是因为书法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甚至是我们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走的路一定是漫长的,宗文先生也是如此。作为同道、老友如果要提点建议的话,那就是在保持自己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增加一些雄强之气,像米芾那样痛快淋漓的“刷字”,以丰富秀逸的书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宗文先生对书法的热爱和感悟、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为人的正派谦和,在书法艺术的山阴道上,一定会收获满满,更上层楼,我们期待着。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9663980
位访问者
本年度:36724362 本月:9302422 今天:14412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