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来自扬中市第一中学的报道之三·教师发展篇 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下一条: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软实力”是这样打造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强化督查提高效能纪略
陈云   2006-06-05

  

组织《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

向“红旗窗口”授旗

“您好,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走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中心工作人员那温柔的话语,如一缕缕春风,让人顿觉惬意,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恰似一汪汪清泉,将人们的疑惑与疲惫一扫而光。大厅的意见栏中,大多是群众留下的“服务优良、我很满意”等赞美之词。群众的好评,是对市行政服务中心优质服务的赞许,也是对我市大力优化软环境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种“软实力”,行政许可环境是当前基层、企业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高行政效能创优投资环境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建设。2006年5月10日至5月20日,中心以此为依据,主动提请市政府组成专项督查组,对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督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机制特色是“催化剂”

中心成立以来,一些部门一直十分注重克难创新行政许可机制,行政许可的“五办”工作作风在一些窗口悄然兴起: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急待解决的问题,能闻风而动“马上办”;对情况复杂的老大难问题,会知难而进“主动办”;对必须在基层和现场解决的问题,积极深入一线“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创新思维“变通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热点问题,坚持阳光操作“透明办”。由此,效能特色竞相迸发。 ———最早出现行政许可科室整建制进中心。这就是所谓的“三项集中”运行模式,即“行政许可项目在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科室在中心集中办公、行政许可流程在中心集中办结”。工商局便是镇江市最早试行“三项集中”运行模式的首家窗口单位。自中心成立起,他们一直将企业、非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法人、非法人登记等13个许可项目全部进驻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科全体人员整建制地进驻中心上下班,分管局长每周1至2次到中心现场办公,较好地解决了办事对象“多头跑”和“反复跑”的问题。 ———率先实现行政许可结果媒体公示制度。工程建设和城区居民建房规划许可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2006年以来,规划局窗口为了钝化社会矛盾,提升行政许可效能,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在我省率先实行规划许可“阳光操作”,除了继续坚持“许可内容、许可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期限和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制度外,还主动面向社会公开行政许可结果,依法将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的“申报单位、申报事项、申报者基本情况、行政许可情况、办理结果等”在《扬中简报》、扬中电视台的图文频道、扬中规划网站上进行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塑造规划新形象。 ———实行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化管理。早在《行政许可法》生效实施不久,交通局窗口就依据上级交通部门的要求,印制使用了格式化的交通行政许可法律文书,如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当场不能补全或者更正的,出具《交通行政许可申请补正通知书》;对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加盖印章,说明理由等。自2006年1月份起,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道路货运行业行政许可工作流程》等32项涉及行政许可方面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4月份起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这在我市尚属首家;人防办还与窗口签订《窗口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获得“红旗窗口”和“星级工作人员”的次数与年终奖金考核等相结合,以调动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中心加强窗口管理。 ———行政许可时限压缩到最小化。房管局窗口对房产证的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30日在中心成立之初改成10个工作日,后来又改成7个工作日,现在又改成5个工作日,其中还包括房屋测绘时间在内。发证次数也由原来的每周一发证1次改为现在的每天发证等,体现了“宁愿部门麻烦多次,不给群众增加麻烦”的行政许可服务宗旨。

项目督查是“强心剂”

中心成立以来虽然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功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有时过多强调本部门的特殊性、行政许可项目数量不均、许可约束力不一、对许可工作重视程度不同等各种原因,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相对滞后,甚至出现“回潮”的现象。 从具体情况看,一是表现为项目能进不进。少数部门设在中心的窗口表面上项目已经全部进驻,但长期无办件。事实上窗口单位并非没有办件,而是中心窗口成为这些部门的“空巢”窗口和摆设;二是表现为项目相继撤出。一些部门将本已进驻中心办理的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直接相关的行政审批项目撤出,导致行政许可“一条龙”办理流程出现“断层”现象;三是表现为窗口授权不到位。中心窗口成为部门行政许可工作的“收发室”,行政许可过程反而新增了一个环节,办事对象在中心窗口与窗口单位之间“来回跑”的现象屡见不鲜;四是表现为项目“两地办理”、“两地收费”。一些部门和办事对象惯性思维,对极少数“关系户”的“特殊”办件,往往“体外循环”,直接在部门受理收费发证,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提高行政许可效能创优投资环境政策措施的落实,也引起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为了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步伐,市政府此次组成的专项督查组分成两个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祝生和政协副主席张万龙带队,市监察局、政府法制办、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分部门带着具有较强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对除了工商、财政、劳保、气象等部门之外的发改、国土、建设、规划、房管、公安、人防、环保、交通、国税、地税、质监、卫生、烟草、城管、文体、外经、农林、水农、民政、安监等21个部门,逐一进行了专项实地督查。 督查中,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均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对照要求逐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专项督查工作犹如“强心剂”,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尽显效能是“助推剂”

为了打造高效能的许可环境,专项督查组保持清醒的认识,在督查中始终坚持行政许可项目的“三不准”原则,即不准脱离中心搞“截流”,不准已进项目搞“回流”,不准两头办理搞“分流”,务必确保中心窗口成为各部门实施许可行为的唯一窗口。通过专项督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项目进驻率进一步巩固。为方便“一条龙”的行政许可流程的实施,增加中心的“人气”,促进窗口管理,项目实际进驻办理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安监局将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设立等登记注册企业的前置许可事项进驻中心,在中心综合窗口增挂一块安监局窗口的牌子,由中心指定专人代理安监许可业务;农林局、水农局、烟草局为挖掘窗口功能,分别对兽药经营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烟草专卖许可等凡是能进中心的项目,由窗口统一受理。对于必须先执法再补办证,边执法边办证的其他项目,最终都将办件结果输入窗口数据库,以便于窗口项目管理;交警大队的道路挖掘等、卫生局的执业医师执业注册、医疗机构设置等项目今后只要有办件也将全部进驻中心办理,等等。 ———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如国土局重新对部门测量人员进行科学分工,区分单位用地、个人用地的不同性质,明确责任,配备专用测量车辆,确保专人与中心窗口衔接。同时,对新开发且无用地矛盾商品房的土地使用证改为即到即办;消防大队将安排一名专业图审人员每周1至2次到中心窗口工作,当场受理工程消防防火设计审核等方面的申请;民政局地名办仅有的1名工作人员,主动把联系方式告知业务关联的房管局窗口,只要办事对象有办理地名变更证明的需要,将及时赶到中心现场办理;卫生局将食品卫生许可证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25个工作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以避免“两地办理”、办事对象“来回跑”、许可时限过长等现象的发生。 ———窗口授权率进一步增强。许多窗口单位着手将项目细化分解,调整配优窗口人员,对窗口进行充分授权。如发改委将基建、开发项目划分为普通项目、重大项目、疑难项目等类型。除重大项目和疑难项目作为承诺件仍由领导审核把关外,对于普通项目则改为即办件由窗口直接办理;地税局窗口除办理税务登记之外,还将受理2年以上商品房转让时需要地税局提供的营业税免税证明材料,一般事项当场直接办结、特殊事项承诺办理;人防办除涉及收费减免的项目需报经领导审核把关外,对不需交费、不需减免的项目,由窗口直接办理,确认是否收费或应收数额,努力提高许可效能。 ———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利用许可环节收费、拉赞助的方式将有一定的改观。如发改委重新设计印制基本建设项目申请表,取消发改委下属的散装水泥办和农能办的前置审查意见,改变收费方式,由中心指定窗口收取,同时,对符合政策的项目严格执行优惠政策;公安局消防大队把资助费与许可环节相脱钩,通过优质服务来赢得社会对消防建设的支持。 ※ ※ ※ ※ ※ ※ ※ ※ 行政服务中心是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提高行政许可效能,创优投资环境工作永无止境。针对中心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市也不例外。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三项集中”的运行模式是四川省眉山市、我省镇江市等地行政服务中心在发展中依据《行政许可法》的精神探索实践出来的一种经验和趋势,目前已经成功运作。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这一运行模式也必将能够在我市成功推行,中心的明天会更美好,行政效能的提高、许可环境的创优已经并将继续凸现。 □陈 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56514835
位访问者
本年度:22849768 本月:5705286 今天:35242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