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十年四十事 | 岛城蝶变 | 美丽乡村行 | 改革足迹 | 改革跫音 | 改革答卷
 
 
 
下一条:【新坝镇】辉煌时刻
从跟跑到抢跑
【科技局】40年,看扬中崛起的创新路径
  2018-12-07
  曾经,扬中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资源贫乏、地域狭小,经济也不算发达;如今,扬中却厚积薄发,重大创新成果“花开不断”,高端产业集群竞相崛起,“真不简单”的荣誉榜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这个江中小岛的印象。
   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缺少先天优势的江中岛城,一路“跨栏”式奔跑,跑出了创新发展的“扬中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从1988年的空白到2017年的75.2%,位居全省前列;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1988年的近于0增加到2017年的2.97%,全省领先;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1988年的0件增加到2017年的172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05件,位居镇江前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从1988年的农业类2项到2017年的工业类41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2%。
   40年,扬中是如何集聚并爆发出巨大的科技能量的?
  奋起
  追
   “我1987年进入县科委工作,距今已31
   年。”对比今夕扬中科技巨变,老科委主任陈廷
   章回忆30多年前科技工作,“那时候乡镇企业刚刚
   起步,科技三项费用只有3万元”、“1989年,探索实施了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通过与各乡镇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状,并组建由乡镇抓工业的副书记兼职镇科委主任、科技助理具体负责的科技工作队伍,从领导机制上使基层的科技工作有了保障。”
   “七五”到“九五”期间,扬中探索政府抓政策抓战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扬中经济的若干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开辟民营企业信贷“绿色通道”,着力支持工业、农业、社会公益和软科学等领域创新,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扬中县毛纺织厂“红麻、羊毛混纺呢绒”项目获国家星火科技奖,镇江市电器设备厂被国家科委列为镇江市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加速
  赶
   2000至2010年,是扬中科技事业加速追赶的十年。扬中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予政策倾斜,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新产品和重点项目、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分别给予奖励,形成了工程电器、硅橡胶、钎焊材料、精细化工、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复合肥等六大产品基地,电力电器产业在国内逐步形成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一批科技成果取得新的突破。获科技部首批国家863地方引导项目,专利国际申请实现零的突破,成立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十年,扬中产学研活动开始活跃,企业与高校院所点对点合作逐步增多,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姻,相继建成了近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院士工作站,创新要素逐步向企业集中,向扬中集聚,“小岛大科技”蜚声长三角,而且新经济发展形态逐渐成为企业的实践,发展方式转型迈出大步。
  勇往
  攀
   2012年获批省创新型试点城市,2013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5年荣登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榜首,2017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扬中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2011年以来,扬中逐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高原初步形成。这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聚力创新、加快转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建设“高新产业主导程度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载体平台建设布局优、创新驱动作用发挥好”的创新型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六个科技创新“121”计划,强力推动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如今,在这片激情澎湃的创新沃土上,以高端引领为导向,“创新磁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到今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52家、高新技术产品612项、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5%、每万劳动力研发人员数2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85%等主要创新指标全省领先,“扬中制造”向“扬中智造”精彩转身。
   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市科技局将继续攀登高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战略支撑,努力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创新新标杆。